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9:22:19
习近平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
古风盛宴洛阳城(2023年2月22日)。全省二级以上公路连通所有高铁站、机场、港口和省级开发区。
安徽船老板盛金启自周口中心港恢复通航起,就来到周口闯码头。(记者 唐卫彬、刘金辉、翟濯、李文哲)。枢纽畅通既吸引八方来客,也集聚优势产业。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作为我国首个航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依托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了智能终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服务器产业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还发展了生物医药、半导体、航空物流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今年以来,客流、物流、资金流同时提速,中原大地活力涌现,是枢纽经济赋能河南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从原料供应方到食品加工方的角色转变,正是河南枢纽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升级的真实写照。搬箱、装车、送货,货车司机李广磊在夜色中开始了紧张忙碌的一天。自2022年实施中原农谷建设以来,河南省大力打造全国一流高油酸花生繁种制种基地,示范带动全省繁种制种产业发展。
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实验室,履带嗡嗡转动,传输系统将一排排种子送进分析平台,在每粒种子上有18万多处分子标记,能快速精准选出优异性状的种子。穿梭在恒温恒湿的智能货架间,成华玉拿下一袋种子,用手持终端轻轻一扫电子标签,组合性状预测、田间性状采集等种质资源信息跃然屏幕之上。目前鹤壁市在河南省率先全面完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目标,共收集各类种质资源121份。万小强种小麦的700亩土地都属于盐碱地,过去受土地条件限制,只能种植棉花。
据统计,近年来,国家级库(圃)每年分发资源都在10万份次以上,服务各类育种创新主体超过1500个,为支撑我国科研育种、重大种业成果产出和粮食安全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李艳华培育的10余个东生系列大豆品种,累计推广面积上亿亩,带动增产超过20亿斤,为农民增收超过40亿元。
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主任刘昭军介绍,如今,原本要6到8年的育种周期几乎减半。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河南农业大学花生学科团队带头人殷冬梅介绍,花生产业是我国有国际竞争力、拥有全产业链闭环主导权的农业品类,产量占世界花生总产量将近四成。长期库的温度在零下18摄氏度,50年后种子将仍然保持最初的特性。
2021年至2023年,为摸清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农业农村部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源安全和种业振兴,叮嘱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端牢中国饭碗,良种是关键。它是一座农作物新品种研发选育的‘基因宝库。
60年南繁北育,程相文培育出的玉米代表性品种浚单20,带来经济效益上百亿元。下一步,还将开展其余13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查验收,确保全面完成资源收集任务。
问及育种秘诀,李艳华直言:靠近市场,靠近豆农,才心里有数。近年来,随着良种繁育不断推陈出新,盐碱地持续改良,种植方法逐渐优化,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盐碱地上实现了稳产增产。
企业喜欢啥豆子,老农就喜欢啥豆子。一箱豆腐泡,放置了一天,依旧金黄饱满,韧劲十足,口感香浓。近3年时间,为寻找优质的农家种,我们跑了8000多公里,走遍全市20多个乡镇。盐碱地里也能多打粮。走进黑龙江北大荒垦丰种业研发大楼地下一层,冷气扑面,厚重的保温门背后,是库存容量达40万份的种质资源库。种子的适口性等性状,不再需要将其种出来之后再眼观、手摸、嘴尝,而是在实验室里就能预判。
公司种质资源部负责人成华玉说。30多年来,李艳华每年有200多天在地里,有30多天在企业和农户家调研,组建了十几个豆农微信群,随时交流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豆秆豆荚,需要用手触摸,用心观察,才能看透其特性。
这是用‘东生7号大豆生产的。一粒好种子,从南繁试验田里走出来,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种质资源共享保护利用:发布可供利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目录,做到公开透明。近期,农业农村部组织完成了3批共18个省(区、市)的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验收工作。
山东东营六户镇种粮大户万小强的麦田一片金黄。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基础。河南省已成为全国花生最大产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1/3。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达到53万余份,保存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其中有超过一半被分发共享利用过。
去年秋天,李艳华团队研发的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在当地的收购价比一般大豆每斤高出0.5元,正是因其品质得到多家企业认可。如今,在海南的8亩试验田已发展为140亩标准化玉米育种基地,87岁的程相文常在玉米地里一待就是大半天。
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分子育种实验室主任王帮太说。太空育种能够更快创制与精准应用优质育种材料,而南繁能实现一年3代到4代的育种加代,这些都大大加速了育种进程。
万小强喜上眉梢,这小麦品种好,旱地不减产,磨成面粉出粉率高,做成的面食有嚼劲。10多名科研人员正在显微镜下对种质资源分级鉴定,从特征特性、抗病虫能力等方面进行层层筛选:刚入库的进行短期保存,有闪光点的则进入中期库,品质优良的资源进入长期库,保存年限在30年至50年。
今年是我国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第三年,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各方合力,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等方面着手,推动我国现代种业不断发展,让更多良种走向沃野。据了解,我国农作物品种先后经历了6到8次更新换代,特别是新时代10年来,良种大面积应用,有力支撑了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组织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工作,查清资源特征特性。如今,我国国家级种业基地加快布局,由216个农作物基地、262个畜禽育种场、91家水产原良种场组成的国家队,供种保障能力由70%提高到75%。
科技助力,南繁扎根搭乘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后,水稻品种绥粳18又来到海南省三亚市发芽分蘖,不久之后,它将重返它的诞生地——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水稻研究所的试验田间。在江苏省扬州市的一家豆制品加工企业,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华实地调研,不同品种的大豆适合加工不同的豆产品,各品种之间的产品得率和品质也不尽相同。
每份资源都有自己的‘族谱‘身份证和‘体检报告。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保障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济麦22矮抗58百农207等品种,推动小麦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387.3公斤。节水小麦、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培育。
发表评论
留言: